l

搜索

xwzx

新闻资讯
半岛电竞农村老年数字困境如何破解?专家建议老年互助、多样性应对

更新时间:2023-04-07 01:33:57     浏览:

  3月27日,专家们围绕如何建立解决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当前,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老人的数字窘境,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老年人数字融入存在哪些不平衡?如何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使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3月27日,以“数字适老 城乡共暖”为主题的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共同探讨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破题之路。

  半岛电竞

  会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发布了《城乡老年人数字素养差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面对数字技术呈现出“六大难题”,对此,六成受访城乡老人呼吁适老化分层教学。

  害怕不想学,想学没人教,学了用不熟,用熟了又担心上瘾、担忧被骗,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尤其是那些留守在农村老家的老人们。在交流会现场,一组农村老人数字生活图鉴展现了南都课题组在调研中遇到的老人们的数字困境。

  可以看到,老年人数字素养建设问题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都需要直面的必答题。正如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一级巡视员姚立新在致辞中所说,推进数字素养建设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加强老年数字素养建设迫于眉睫,他还表示,“非常欣喜地看到南方都市报正在发挥着新闻媒体的舆论力量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推动数字助老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监事长张士文亦在致辞中点赞南都,充分发挥智媒优势链接各方资源,从细节入手,向实处着力,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满足感。

  《报告》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老年数字困境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的“接入难”“使用难”“自控难”“反骗难”“学习难”“破题难”六大难题。具体来看,近三成受访农村老人“怕”使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怕麻烦别人”“怕被骗”“怕不安全”。近四成受访农村老人表示,只会使用三个手机功能,会使用十个以上手机功能的农村老年人仅有22.77%。

  与害怕情绪相伴随的,却是农村老人的“自控难”,超八成受访农村老人反映曾因沉迷于玩手机而影响生活,近六成称自己经常刷短视频超过3小时,三成表示经常熬夜玩手机,四成农村老人还经常因为玩手机忘记干活。

  另一方面,乡村老年人在网络谣言、不明链接诈骗、变相强迫消费、网络传销骗局、返利诈骗这些方面遭遇的风险比例却比城市老人高很多。近六成受访农村老人表示曾遇到谣言且轻信谣言内容,这一比例在城市老人中是四成左右。在此基础上,六成受访城乡老人呼吁因材施教,提供分层老年数字素养教育。

  在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看来,城乡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更多支持农村数字素养建设。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需要通过宣传引导老年人提高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信心不足、文化程度不够,特别需要更多地给他们做工作,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学习、咨询、培训的机会。”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老龄协会原副会长吴玉韶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农村开展老年人数字技术培训,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遍及全国城乡的农村老年人协会。他建议,今后多与农村老年人协会合作,通过公益性活动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使数字鸿沟变成数字红利。

  面对呼声,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在现场表示,蓝马甲今年也将链接更多乡村,让数字助老走入田间地头。“蓝马甲大篷车长江公益行”也于同日启动,将深入长江流域更多省(市、区),开展助老公益课堂、反诈防骗集市、助老义诊等公益活动,预计覆盖超过400个乡镇(街道),真正将数字助老的公益服务送到家门口,挺进至“最后一公里”。

  交流会现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以及纪录片导演鲍曼华几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和智慧助老公益实践者围绕“如何建立解决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在他们看来,不仅希望从技术和服务层面解决农村老年数字困境,也希望从法律法规层面推动构建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从配置资源的角度看,除了转变观念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将数字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老人施不同的策。

  在3月27日“数字适老,城乡共暖”为主题的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上,5位专家围绕“如何建立解决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在专家看来,要发挥基层老年人组织作用,针对老年人需求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数字化服务,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

  “我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对南方都市报、蚂蚁公益基金表示感谢!”在圆桌交流开始,谈及疫情期间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自己观看助老公益片感触落泪作为开场白,并从三个层面阐述“如何引导更多数字助老资源向农村倾斜”。

  他说,既要关爱老年人更要拥抱老年人,要站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高度,为老年人搞好服务,针对老年人需求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数字化服务,真正从配置资源角度,发动企业自觉把资源用在老年群体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把数字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结合起来,包括基础设施、相应的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

  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深表赞同。他表示,数字鸿沟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也是全年龄人口存在的问题,数字鸿沟不可能消弥或者填平,农村是“沟底”,最难弥合,解决农村老年数字困境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老人施不同的策,供给与需求一定要对口。

  至于如何共建长期有效老年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农村老年人数字普惠教育供给?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看来,老年人数字素养顶层设计上,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老年人提高数字素养。

  但他同时谈到,目前老年人网瘾也非常严重。在顶层设计号召之下,不管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做了很多赋权老年群体的活动,当前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主要依靠亲友尤其是子女,提供反哺。他建议在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包括教会老年人管理、查找并保存信息;如何发送信息与别人通过电子工具进行沟通;网购时怎么轻松使用界面,完成交易;网上办事如何填表,做各种各样身份验证,防诈骗等等。

  党俊武认为建立农村老年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难处不少,在他看来,还是要发挥基层老年人组织作用半岛电竞,“最好是让会的老年人教不会的老年人,把教育基地放在农村老龄协会上,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技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丰也提到,未来社会更多要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要面对老年代系和青年代系相互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需要城乡的反哺,也需要年轻代系向老年人代系的反哺,需要更多像蓝马甲这样的志愿者。

  那么,从公益服务角度来看,在乡村引入公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从技术手段来看,如何以技术能力赋能农村数字适老服务?

  纪录片导演鲍曼华提到2022年调研乡村数字普及率,发现数字化普及处于比较基础阶段,“大多数人只会用老人机打打电话,会用智能机的老年人一般是刷刷视频,或者扫码支付、语音通话,但凡一个单键可以达成目的功能,他们需要反复操作”,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在数字产品中做包容性设计,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要跟上养老观念的变化。

  在原新看来,解决数字屏障问题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评价的裁判员,控制好市场的入口、市场的运营;企业要有针对性生产出适合于老年人的产品,不仅仅是把字母或者屏幕的字放大一点,要从根本上想办法改变;市场遵循规则运行,给老年人提供更温馨、安全的数字化产品;老年人要终身学习,对任何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胡泳以自己教导父亲用智能电视为例,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适老化。宏观层面要消弥基础设施上城乡的差别,中观层面有赖于智慧社区适老化,包括智慧家居适老化、邻里共用设施的适老化、社会交往关系的适老化。最重要的是终端使用适老化,需要按照老年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

  党俊武对此感叹,老年人不懂操作智能电视“不是老年人的悲哀,是数字产业界的悲哀”。

  银龄产业发展,是今后经济发展重要的、新的增长点。老龄化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要给社会带来负担,另一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潜力——老龄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农村有很多的社会组织,包括遍及城乡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提升老年人的素养、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我建议今后多跟农村老年人协会合作,通过农村老年人协会公益行动尽快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使数字鸿沟尽快能够变成数字红利。

  我们发现真正让老年人跨越不敢用,不会用的心理鸿沟,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老年人更需要身边人的陪伴和支持。

  对于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我们既要关爱老年人,但更重要的是拥抱老年人。要站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高度,为老年人做好服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我们一定要在未来长效机制构建中,要明明白白知道老年人不是同质的,是异质的,不要想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统了全部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老人施不同的策。

  在适老化过程中,适老化只是一个表层,背后更多是技术赋能的因素,我们的技术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好,能够跟上我们的时代,不是数字时代的弃民,这个非常重要。

  终端使用如何适老化,需要按照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我最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有点残酷,很多老年人不会看智能电视,因为现在智能电视太复杂了。

  交流会上,农村老年视频博主金苞娜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刘欣然分别结合自身生活情况、深度观察经历,讲述自家村里老人面临的数字困境。

  金苞娜表示,村里其他老人的数字生活并不像她一样,会用的智能手机功能少,基本上只会最简单的刷短视频、看直播。刘欣然在去年深度观察老家村里老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在调研的时候,老人们反映现在的智能手机语言表达和操作方式,与他们所习惯的座机按键完全不同,现在老人只能靠死记硬背,手滑一下、记错一点,点开别的界面就不知道怎么返回了。另一方面,老人们更怕点错了被骗钱。

  刘欣然观察到,老年人用手机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没信心,进而出现畏难情绪。于是半岛电竞,老人们的沮丧很多时候都隐藏在“没有兴趣”“没有必要”的说法背后,常常被忽视。金苞娜对此表示理解,毕竟很多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不高,觉得智能手机很复杂,自己也会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跟上时代。但她不赞同这种心态,“我还是觉得心态应该开放些。”

  如何破解农村老年人的“数字障碍”?金苞娜和刘欣然均认为年轻人在其中可以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需要年轻人与老年人有更多的耐心和沟通。

  金苞娜了解到,村里有很多独居老人,因为子女很少回乡下,所以玩手机就成为他们的寄托。他们本来有兴趣学习的,结果家里年轻人不鼓励,就打击了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问题上,刘欣然发现年轻人和老人的视角存在着许多错位。“很多时候,年轻人放心不下老人手里这把‘双刃剑’,所以在缴费、网购等各种功能上都跳过教学步骤,直接代替老人操作。”刘欣然认为从年轻人的视角选定的娱乐功能,让智能手机从“功能性技术”变成了“娱乐化设备”,迅速吞噬了老人的闲暇时间,让他们无法驾驭,又深陷其中。

  因此,她希望年轻人参与老人的生活日常,认为“了解老人浏览网络小说和抖音视频时在想什么和教会他们技术操作”一样重要。“只有在充分理解、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消除老人的疑虑,让他们愿意去了解什么是手机,他们又能从多样的功能里获得其所需要的东西。引导他们以更主动融入而不是被迫接受的姿态进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建设的成果。”刘欣然建议。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凌慧珊 采写:熊润淼 袁炯贤 谢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