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搜索

xwzx

新闻资讯
厨房设备他们需要的只是半岛电竞一台最“朴素”的电视机

更新时间:2023-04-16 02:51:26     浏览:

  半岛电竞半岛电竞中国的电视产业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看电视,曾是一种先进现代生活的象征。20世纪80年初,民间流行把电视机仙桌上,和“福、禄、寿、喜”四大神仙并排,奉为“科技神” [1]。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在80、90一代的记忆中,父母的脚步声一远,按下电视开关,蹿上沙发,就能立刻美美享受动画片。

  数字化浪潮大大丰富了电视的功能,各视频平台的电影、综艺、剧集都能随时调取观看。但这也将它变成了操作复杂的“麻烦鬼”。

  “智能化”的蓝图里,人们本应该更便捷轻松地使用电器,但落到现实中,“看电视”,究竟是怎么从消遣变成一种挑战甚至麻烦的?

  为了验证智能电视是不是真的“难用”,我们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选择六个出货量较高的智能电视品牌:TCL、长虹、海信、创维、小米(红米)、索尼,亲身体验了各品牌智能电视的系统操作,顺便和四位使用这些设备的老人聊了聊他们的感受。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到70.5%,可以联网的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主流 [2]。

  当年轻人们拥抱手机和短视频,老年人成了电视机的主要用户。据《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调研报告》,全国65岁及以上群体人日均收视时长超过全国观众的两倍。

  84岁的阿珠独居在厦门,看电视是她打发无聊时间的主要方法,除非临时有事,她每天都会定时定点收看电视——下午电视剧,晚上看新闻。小孙女在北京上学,阿珠挂心北京的一切。今天首都办什么活动、明天气温下降几度,她都要一边听着35台北京卫视的播报,一边通过微信同步给孙女。

  关心天下事的老人,在面对智能电视却有了很多疑问:看上去更高级的电视机,在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最传统的电视频道;设备一多,有时她不知道互相怎么切换;花花绿绿的界面也总让她迷路……

  换了智能电视后,能看的频道翻了好几倍。为了方便检索,阿珠对照着一个个频道记下数字,这是她看电视时的“导航”。

  老人们最大的需求可能是观看直播的卫视频道。但大多数智能电视系统无法直通卫视。

  这和电视的信号源有关。智能电视本身的系统信号源通常是OTT(互联网电视),它完全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服务。根据2011 年《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规定,只有持有牌照的互联网电视机构才能提供电视直播内容,包括央视国际(CNTV)、百事通(BestTV)、杭州华数(WASU)在内的七家公司拥有互联网牌照。

  也就是说,只有同牌照方进行合作的电视厂商,才有可能获得卫视直播权 [3]。

  如果购买的智能电视自身的OTT系统并非来自牌照方,那用户就看不了电视直播,需要外接一个“盒子”来提供直播信号源。电视机成为显示器,盒子相当于不同U盘。

  看卫视频道的外接信号源分为两类,第一类是DTV(数字有线电视),配置有线机顶盒,由各地方有线电视公司提供;

  另一种则是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采用宽带网络技术,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服务。

  根据广播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2021年,OTT用户已经超10亿,成为绝对主流。而能看卫视的DTV和IPTV用户数分别为2.04亿和3.8亿[4],这说明需求仍在。

  我们选择了六个出货量较高的智能电视品牌:TCL、长虹、海信、创维、小米(红米)、索尼,亲身体验了各品牌旗下随机一款智能电视的系统操作,发现其中仅有TCL、海信内置了长辈模式。

  在电视和盒子的配合下,想看卫视有以下几步:打开电视,再在电视主页或是遥控器点击“信号源”半岛电竞,然后切换到相应的有线电视或是IPTV信号,进入相应的系统。这对于不熟悉电子产品、甚至是不识字的老人而言,已经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步骤,更何况外置盒子还意味着好几柄遥控器。

  刚买电视的时候,阿珠生怕自己记不清楚,在儿子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记录下使用智能系统、切换信源的步骤,还画上遥控器按键所对应的符号:“主页”是小房子,“返回”是小弯钩……从概念到含义再到符号,这些对不少老人来说都太过抽象了。

  相比之下,阿全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今年70岁,和老伴住在上海,没上过学,不认识字,理解不了那些图标的含义,更记不下来。

  他嫌两个遥控器麻烦,找电器店问店员买一个“功能在一起的遥控器”,对方告诉他没有厨房设备。阿全嘀咕了很久,为什么没有啊?

  电视隔三岔五地“出问题”,他就拿着遥控板乱捏一通,有时候也能歪打正着:“我们年纪大了,对于这种电器就是不精通的,只能叫子女或者别人来弄。”他无奈地笑笑。

  打开智能电视,默认开机系统页面上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模块堆叠,顶部往往有十几个栏目选项,中间是各大热播电视剧综艺的推荐画面,还有应用程序、应用商城……海量信息涌来,老人不免手足无措。

  2021年,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牵头联合多家协会、研究院发布了《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其中要求智能电视开机后,应允许用户选择是否进入简洁模式。简洁模式下,清晰语音、普通字幕、屏幕放大等均默认为开启状态,同时支持字体大小调节功能。[6]

  但在我们测评的6台电视机中,只有一台TCL电视内置了“长辈模式”。点击“长辈模式”,画面的模块大幅减少,但想找到卫视观看入口仍不容易。

  复杂的页面对应着复杂的功能和更多的页面。误触遥控器、系统更新、广告的干扰……都会让老人面对陌生的页面而无从下手。

  阿全的女儿帮他把电视调成默认的有线频道,但当他打开电视却发现没有声音,就开始自己捣鼓两个遥控器,结果几番按键下来,电视画面成了白茫茫的雪花一片。

  无奈,阿全只能找来女儿说“电视机死掉了”。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女儿难免有些不耐烦,“不懂就不要乱动”。这时的阿全会像犯错地孩子一样小声辩解:“我没有动”。

  75岁的阿清是四川人,因为嫌调台太复杂,她和老伴都喜欢用语音功能,大声地用尽量标准的“川普”跟系统“对话”。

  “中、央、一、台。”阿清一字一顿地对着电视机说道,像是小学生念课文一般。她日常能想起来喊的只有“中央一台”“中央四台”“四川电视台”,更多的频道她也不知道了。

  阿清说,系统基本能正确识别他俩的声音,一次不行,喊两三次总能调到想看的频道。但如果方言离普通话太远,语音系统也会失灵。

  智能电视系统内置了大量的视频平台的APP,如果需要通过这些软件观看,首先弹出的窗口就是“会员充值”。

  不买会员,可观看的集数、投屏的清晰度就会受限——不久前,爱奇艺因为将黄金会员的VIP投屏清晰度限制为最高480P而引发争议。

  “贵”的感受是直观的。正如上文所说,内容提供商必须与牌照商取得合作,同一个视频网站的手机端和电视端名称、收费并不一致,因此,电视端的视频会员,往往比移动端的更昂贵。

  电视端的视频会员服务普遍比移动端高出100元左右,能够向下兼容到移动端——而反之则不然。这种“套娃式收费”曾被中消协点名[7]。

  举例而言,爱奇艺在电视端的APP叫“银河奇异果”,由爱奇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成立。移动端的黄金VIP连续包年首年价格为148元,而电视端“银河奇异果”连续包年首年价格的白金VIP为248元,星钻VIP更是高达348元。

  在我们测评的六个电视中,电视的硬件配置上的花费在2千元到2万元不等,如果想看卫视,还需要支付200左右一年有线电视月租费用,如果再充上若干平台的会员,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老人们往往是更不能接受内容付费的群体。在社交平台上,有老人生怕自己误充了会员,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能免费的剧集手写下来。

  阿英今年80岁,孙女帮她在电视机上点开了最近的热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这部剧目前在平台上两集限免,第三集开始需要VIP会员。津津有味看了两集之后得知“需要付钱”,阿英马上说“不看了”。

  智能化不仅带来了复杂的操作系统,还因为接入互联网,带来了层层嵌套的广告位。

  在我们测评的样本中,几乎所有的电视都有10秒~30秒不等的开机广告。不同的盒子系统都有不同的广告,往往不能跳过,或难以找到跳过的方式。

  “广告多”已经成为智能电视用户共同的困扰。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调查显示,83.8%的消费者认为“开关机广告过长”是使用智能电视的最大痛点。而在生产端,86.09%的厂商没有设置开关机广告的“一键取消/关闭按钮”[8]。

  除此之外,遍布首页各个角落的推广位广告、弹出广告、按钮广告、暂停广告等,贯穿了开机、停留、进入应用、频道选择、搜索、观看、投屏、关机等几乎所有流程,可谓无孔不入。

  广告繁多的根源或许是电视厂商盈利结构的转变。相比于日益下滑的硬件销售半岛电竞,广告已经成为了智能电视收入的重要部分。根据《2023-2029年中国智能电视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市场前景报告》[9],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智能电视广告运营收入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150亿,同比增长23.97%。

  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目前,智能电视开机的广告投放率达到90%。[8]

  年轻人尚有抱怨和投诉的渠道,老人们多半只是默默忍受。他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广告是可以跳过的,更不知如何操作。

  阿英家里有三个电视盒,每次看电视前,她会摁下“输入选择”,切换到“HDMI-3”,打开电信IPTV盒子。开屏有20秒的广告,右上角一行极小的字:“摁返回键可以跳过广告”。

  当电视机逐渐消失在年轻人们的客厅,它仍是很多老人张望世界的窗口,甚至是精神情感的寄托。

  就像阿珠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关心着远在北京的天气——虽然这串数字在手机里抬眼可见,但向孙女预告天气,让阿珠每天在家庭群都有了话头。

  商人逐利,消费群体再“老”,他们紧盯的依旧是更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年轻人。“适老”成了外部施加的责任、不得不做的姿态。

  但这件事也许并没那么难做到,他们当然有让老人受益的能力:阿清和老伴现在喜欢用语音喊话,和电视内置的智能助手“聊天”,家中因此“人机互答”,一派热闹。

  如何让智能产品真正服务于“人”(所有人)?商业逻辑驱动的智能化,如何真正让老人受益而非受害?

  帮老人调到心仪的频道,告诉他们每个图标的意涵,给对老年用户不友好的产品认真写个差评,找相关部门反应……一个不厌老的社会,希望从每个人身上来。